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让每个“人”都更美好起来……

本刊评论员 人民教育 2019-04-23

民小编说


从社会流行语到世界哲学大会再到全国教育大会,这三者之间是不是差别挺大?但其实,它们都指向一个核心命题。


在中华文化语境中,“学以成人”的核心要义是把修身作为“成人”的首要条件,把唤醒每个人内心“民胞物与”“与天地同流”的仁爱情怀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如何培养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2018年有话要说……


01

新时代有关核心命题


不平静的2018年已经过去。


接近年末,《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8十大流行语”:命运共同体、锦鲤、官宣、店小二、佛系、确认过眼神、教科书式、退群、巨婴、杠精。


8月,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这一盛会首次落地中国,121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余名哲学家代表和哲学爱好者与会,探讨“学以成人”的世界性话题。


第34个教师节之际,全国教育大会隆重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并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比较有标志性的这三件事,表面互不关联,实质上都指向新时代的一个核心命题:努力培养人格完善、精神崇高、自强不息、素质全面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年轻一代。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百姓心灵的一面镜子。上述十大流行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有对现实处境的焦虑,而其核心隐喻是社会大众对美好人格的呼唤。


在中华文化语境中,“学以成人”的核心要义是把修身作为“成人”的首要条件,把唤醒每个人内心“民胞物与”“与天地同流”的仁爱情怀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的教育要着力培养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02

美好人格,往往是被熏陶出来的


美好人格,往往是被熏陶出来的。


欲作新民,必先创设良好教育生态。一年来,国家重拳出击校外教育培训乱象。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截至11月中旬,全国42%的县市区完成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改。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党的十九大宣示,要“幼有所育”。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强调要牢牢把握学前教育正确发展方向,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坚决遏制民办园过度逐利行为。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剑指中小学生竞赛活动满天飞现象,还广大学生健康成长一片净土。


欲作新民,必先强健其体魄、美丽其精神。为了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强调,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欲作新民,必先贵师重傅。有大先生,方能作育国之栋梁。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首次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9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开始实施,大力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11月,新时代高校及中小幼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推出,以高尚师德引领学风、教风。


教育说到底是为了每个“人”都更美好。据报道,新加坡教育部2018财年开支预算报告提出,新加坡各级教育的目标确保所有学生都能通过教育展示自身美好的一面——不仅要有良好的顺应力、创造性和好奇心,更要有良好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新加坡身份认同。




看来,促进每个人“学以成人”、完善人格,是当今中外教育人的共识。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一直把“修身”置于人生的首要地位,积累了丰富的“修身”经验和智慧,再加上新时代的伟大创新实践,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中国教育人应有的文化自觉、文化担当。



文章来源 | 来自《人民教育》2018年第24期

作       者 |  本刊评论员

微信编辑 |  陈刚


推荐阅读


2019,《人民教育》期待继续与您同行!

2019,愿你心怀远方,把教育过成想要的模样

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人民教育》专访于漪老师:“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财富,校长是培养教师的第一责任人”(五) |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